火狐平台APP下载官网: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登陆 作者:火狐体育备用网址 日期:2023-12-02 01:31:59

  年初,我县把加快全县信息化建设确定为促进全县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战略措施,投资万元专门成立了县政府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全县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开通了中国·综合信息网站。网站共分走进、透视政府、城市名片、为您服务等七大板块,并且还开通了网上办事、政务公开等系统,初步实现了宣传、办公、办事的多功能电子政务平台。与此同时,为确保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开展,我县还成立了由县长亲自任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制定了《县政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我县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我县信息化建设坚持立足实用和分步推进原则,一是高标准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与服务器中心控制机房。引入先进的网络模式,在政府信息中心实地安装了一套多个客户端的NPA网络计算机系统,购置笔记本电脑、多套多媒体会议演示系统和一套服务器中心控制机房。二是加快机关内部信息化建设。开始建立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辅助领导科学决策需求的内部电子信息资源。三是开始连接部分部门的网络。截止目前,部分市直部门与上级部门已建立了网络连接,大多数都用在报送业务信息及请示报告类的电子文本。四是建立政府公众信息网。年月已开通了县政府信息网站,并逐步将有关内容在网上,数据量逐步增大。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政、事、企业单位办事效能的重要标志。当前,许多政府机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基本的建设阶段,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信息化建设还在只处于基本办公OA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本文就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提出采取“主站+子站”的集群模式,进行集中化安排、分布式管理, 实现多站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发挥信息集成优势,同时整合政府部门各种信息资源,建设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大多政府也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提出要建设电子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政府职能和资源,推动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但是,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基本上各个地区自建一套,很难实现上下联动,从而和理想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现状可以概括如下:

  由于各个政府各自为阵构建自己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不统一,因此导致政府上下级无法联动,无法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

  许多政府机构重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很好地以区或市为单位统一规划,从而大大地出现了重复投资现象。

  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也需要快速适应移动互联的需求,当前大部分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还没有退出移动互联功能。

  一方面各地政府没有很好地从区域发展考虑信息化的规划,因此导致政府上下级信息不流畅;另一方面信息的采集、、交换等相关机制还亟待建立,以提高信息化利用水平。

  为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在201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根据制定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为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做了一定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明确了我国政府电子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概括起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呈现如下趋势:

  根据目前大部分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着重考虑到平台将来的纵深发展,平台需要部署在开放的操作系统上,并考虑采用集群实现负载均衡,应拥有非常良好的扩展性。因此,整个平台考虑部署在Linux环境下,采取大型的Oracle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以“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为主,重构政府公共服务展现流程,打通政府上下级联动,构建便捷的民情反馈渠道以及民互动方式,真正的完成执政为民、高效办公的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

  硬件网络层是整个项目运行的基石,合理的构建和部署硬件系统,充分的发挥整个项目所有的环节的性能是实现整个项目超高的性价比的基础。采用多台服务器集群方式来进行负载均衡,以提高平台效应速度,具体部署如图1所示:

  ②主站及子站的CMS后台管理分别独立于一台服务器,主站与子站的平台管理人员及平台编辑人员在不同的后台维护操作,确保主站与子站的管理操作互不影响,来提升主站与子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③搜索以及采集应用系统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里,由于搜索及采集同时工作时并发进程对系统要求比较高,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应用系统,该应用独立部署在一台服务器里;

  ④内容静态页主站和子站群分别到一台服务器,并主站点用网页防篡改软件对文件作加固处理;

  ⑥网络问政管理系统部署到独立一台系统,并用网页防篡改软件对文件作加固处理;

  ⑦单独使用一台服务器来备份所有相关的应用系统,当有一台服务器处于故障时,可以用此台服务器启用。

  ①操作系统采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目的是提高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②数据库系统选用Oracle10g For Linux,以使用户得到满足对内网门户站群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需求;

  ③应用服务器选用Websphere,Websphere 是一种多功能、基于标准的应用服务器,其综合支持集成化基础结构,既能连接各种遗留系统,也能连接最新的 Web 服务;

  ④平台防篡改软件系统选用具备监控端、服务器和管理控制端等功能的软件。要能够按照以下部署方式的平台防篡改软件:

  为满足对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要求,方案需要集站点设计、开发、管理及内容于一体的构建与管理平台。下面对整个解决方案中应用层各作简要的设计说明:

  ②网络问政系统应包括在线问政、在线访谈、在线调查、民意征集、平台投票功能,支持与市级网络问政系统的无缝对接,能够完全满足网民对政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

  ⑤平台还需实现权限管理、数据管理、统计管理、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访问日志管理、资源库管理、平台推广管理等功能;

  ⑥平台要实现上下级联动,为此也要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统一信息分类编码,以确保政府上下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信息共享和交换。

  本文从当前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需求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融为一体的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谢贤鹏,陈淑英.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规划及研究[J].山东通信技术,2006.1.

  [2]费贤波.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7.

  [3]吴国华.农村土地托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

  [4]吕良臣.浅谈我县三农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2014.22.

  我办根据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波分复用技术,采取租用新联通(原网通)裸光纤方式,统一构建起覆盖全区党政群机关,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综合传输网络体系。以区政务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拓展应用为核心,逐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内外政务网已覆盖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23个单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点部位(村街)共86个点位。

  1、“信息网”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区政府信息的总平台,是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目前网站已联接81个区政府部门及相关的单位,网站包括走进、动态、政务公报、热点问题、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城市建设、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十几个栏目。

  2、依托“信息网”网络站点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农村管理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资源管理、邮件和短信六个应用系统。

  (1)行政许可服务网。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我办特别在信息网上建立行政许可服务二级站点。企业和群众利用互联网访问许可服务中心服务网站,就可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下载表格、网上查询结果和网上行政投诉等业务。

  (2)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为促进农村管理现代化,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我办于8月建立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发展、乡镇经济、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做数据采集并录入,方便领导和群众了解农村的各方面情况。

  (3)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市农委在全市进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遇,我们根据区劳动局的实际业务工作需求,本着综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原则,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该系统收录了具有区常住户口的劳动力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享受低保、技术专长和等级、就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基本形成了辖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框架,为下一步构建人口领域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新农合网络采取vpn设备接入方式,已连接39家医院和40个结报处及4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537个单位,该系统具有网络化监督管理、网上结算、即结即报和实时数据交换等功能。市领导对新农合网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合农民也感觉到了网络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还是区级领导,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在网上监测各乡镇参合农民的就医动态信息。

  (5)短信系统。为配合oa系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我办专门建立了短信系统。实现会议通知、公文下发等方面的手机短信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4万余条。比如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通过短信系统向重点企业及时发 布电力预警信息,区团委利用短信系统为团员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6)电子邮件系统。我办为全区党政各部门均开通了电子邮箱,用户达到1000多个。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即发即收,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1、“党政办公网”网络站点平台是党政群机关(含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16个单位的网络办公窗口。目前开设了领导讲话、工作动态、通知通告、近日要闻、工作研究等9个栏目。

  2、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站点平台,先后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社会应急指挥、行政审批三个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收发和一般性材料网上传送等功能。目前,区五大机关及党政各部门的文件全部实现了网上接收与发送,41个党政部门的98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网上办理。

  (2)社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急信息受理、预案指挥、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以实现应急联动各个部门的网络相互连通和资源共享,也便于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该系统既支持处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后,按部门职责通知处警。

  一期建立六个应急分中心:水务局、人防办、地震办、民政局、卫生局、消防中队。各应急分中心分别放置一台处警终端计算机。应急管理中心利用互联网将处警单发送到所辖处警单位,同时启用三方通话功能。处警信息可通过联动指挥网传输到远程处警单位计算机终端,并发出提醒音。处警完毕,处警单位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反馈。

  (3)行政许可中心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目前区行政许可中心服务大厅进驻23个部门,共165个事项。网上审批和网上评议等业务通过此系统将得到实现。

  目前,在“党政办公网”网络站点平台与市政务专网对接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办、法制办、审计局、统计局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网。

  4月区审计局与市审计局专网对接成功,提供了两级审计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审计项目实现了网上管理和控制,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实现了相互连通和共享,审计人员培训实现了网上教学。区审计局利用应用现场审计师系统(oa)对已有电子账的8个单位做了计算机审计。

  同时利用已建目录体系,还完成了国家目录体系原型试点工作。该体系能够最终靠市政务专网直接检索市级、各区县的文件目录,也能为将来方便检索国家部委文件目录和建立我区目录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内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办公oa系统使用双轨制,在使用oa实现一般性文件网上收发的同时还存在纸制或电话的传达方式。

  (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低。我区网络资源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虽处于全市区县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在为社会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发挥硬件基础的最大效能。

  (三)缺乏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培训和辅导。目前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培训时间短人员多,培训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识没能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办下级机构不能独立设置,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给信息化向下一层推进带来了难度。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备份、安全机制、ca认证等系统建设,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从门户网站建设入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升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最大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以达到规范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

  (四)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势在必行。资源库将依照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四库”建设。

  以人口基础数据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口、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并建立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完善并建立人口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教育师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建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完善并建立空间地理相关职能 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区规划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1、在区电子政务综合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整合视频监控(公安、城管)、公共卫生、新农合、城管、应急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相互连通与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门与区直部门的网络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

  2、随着我区党政机关及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以“平战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挥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证资源共享,又能有很大成效避免重复建设。

  加强政务网(内网与外网)的网络审计、入侵检测,强化业务数据的安全统一存储备份。在日常维护中,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日常巡查与检测,做到主动发现,立即处理,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通畅。

  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范围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行政改革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进程的日益普及与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实现电子政务的要求也慢慢变得迫切,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商洛而言,近年来,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商洛市委政府格外的重视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的策略。与发达地区相比,商洛市电子政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离互联治理的阶段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1、电子政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总体而言,电子政务建设在中央、省级等层面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在市县级以下相对薄弱,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仍需大力推进。同时,电子政务发展存在普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此外,在电子政务的规划方面,在战略层面的规划基础上需要更看重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规划。

  2、电子政务基本的建设的投入力度还需逐步加强。欧洲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高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重视在基础设施和连通性方面的投资。如瑞典的互联网普及率为74.9%,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8.8%。韩国在电子政务调查全球排名中迅速提升也得益于其位居世界第一的80%的互联网普及率。《2012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陕西省网民规模达到1551万人,网民普及率升至41.5%;商洛在这方面是近六、七年才兴起的基本的建设还有待于加强。

  3、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逐步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我国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005),并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5)从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5个方面指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业的人建议稿)》(2009),表明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立法体系正在慢慢地完善,但客观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程度仍然不够,标准指标设计上相对宽泛,尚需各部门针对电子政务实际进一步细化,从而逐步提升其操作性。此外,电子政务安全认证体系尚需逐步健全。

  4、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依然存在。电子政务工作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对运维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电子政务成熟的国家,运维资金一般占到电子政务资金总投入的75%以上,而我国80%的资金都投入到了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比较而言对运维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方面还需逐步加强。

  5、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欧盟出台《2007-2010年提升电子政务效率和效能的关键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欧盟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效能的里程碑式文件。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监督考核体系的建设刚刚起步,构建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体系必须要有有效的评估和监督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基于此,逐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多渠道促进电子政务的均衡发展等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环节。

  2013年至今后的几年,商洛电子政务要以“两网(电子政务内、外网)、一站(政务网站)、两平台(市、县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服务于市、县、镇、村四级区域)、一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为重点,以服务政务工作为核心,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进一步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健全电子政务体制机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设施,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积极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全方面提高我市政务信息化工作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主要目标要达到:

  1.网络覆盖到村。电子政务内、外网覆盖市、县两级,县级以下电子政务外网利用互联网逐步延伸至镇、村,实现省、市、县、镇、村网络互联互通。

  2.建设应用并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不断的发展,市、县两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全部建成,两级平台服务于市、县、镇、村四级区域。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等一大批应用系统建设顺利推进,业务协同能力慢慢地加强。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明显,主体业务信息共享率平均达到20%以上。

  3.网站升质提档。开展网站绩效评估,提高网站服务能力。打造网络问政平台,推进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政务网站建设率达95%以上。

  4.信息公开及时。信息公开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逐渐增强。涉及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深入推进。

  5.安全保障有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持续不断的发展,软硬件安全产品应用慢慢地增加,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应用支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1、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内外网升级改造。科学制定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规划,强力推进电子政务骨干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应用支撑和资源整合能力,为相互连通和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加强商洛市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建设和管理。

  2、快速推进市级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坚持统一平台、整合资源、有序推进、确保安全的建设原则,落实统一、安全、节约、高效的建设要求,统筹推进市级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3、完成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任务。按照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目标和相互连通、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逐步加强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管理。

  5、优化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电子政务网络环境。完善互联网接入方式,增加互联网双链路接入,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单位日常办公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1、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认真做好各项应用系统的研发,加强完善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力度,市、县区政府部门单位网站建设率力争达到100%。

  2、组织开展网谈活动,加强政民互动。推进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及问题的受理、处理及反馈工作机制,实现网上、领导信箱、在线访谈等互动栏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注重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做好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开展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考核,强化以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内容维护、运行维护、网站建设、信息保障为重要指标的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全方面提高政府网站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4、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制定出台《商洛市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加强网站建设管理的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全市政府网站健康发展。

  1、建立完整信息安全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完备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领导,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建立和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加强电子政务网络接入设备备案管理、安全审计和电子文档管理,实现接入终端和设备的统一管理,保障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制定完善电子公文管理、公文传输系统专用设备管理等相关制度,严格上网信息审查,做到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

  3、加快推广数字证书认证,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规范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建立政务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完备的安全责任体系。

  4、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动态网络资源管理、监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泄密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5、加强运行维护制度建设,健全电子政务网络及重要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实现运行维护管理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

  1、大力开展电子政务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采取集中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抓好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公文网上传输和网上办公业务的学习培训,使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网上办公流程和操作方法,确保公文电子传输和网上办公工作的顺利推进,提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技能。

  2、加大对政务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应用、数据网络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等业务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和电子政务应用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全市信息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3、广泛宣传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等,调动全市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和热情参加信息化建设,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摘要: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体制的有机融合。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都会存在着内容信息少、信息质量不高、信息流通慢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原生性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却长期不为社会所重视。因此,实施档案信息资源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促进两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共建我国高水平的基础信息资源库,才能使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准不断提高。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之间有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1 两者在内容上的重合性。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政府部门是档案信息的重要形成者,政务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就会转化为档案信息。因此,为了避免两者的重复建设,实施两者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必然选择。

  2 两者都面临着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共同问题。信息数字化在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个共同任务面前。实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必将为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且,两者的信息组织和信息管理方式有着共通之处。

  1 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自从1999年我国开展“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政府信息化工作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迈得稍显缓慢,但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共同存在的问题要求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战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较大。因此,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两者合作共建就是将政府的技术、资金优势与档案部门的信息整理、管理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依托电子政务系统与数字档案馆。建立一个综合性信息资源联合开发管理体系,实施共同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1 提高信息服务意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电子政务要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可见,思想意识的更新与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是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

  2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这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由国家制订统一规划,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防止重复建设。使各级各地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与整合效益。其二是制订行业内与跨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因此。只有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建设,才能引导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3 重视人才培养与教育。人才问题是任何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未来电子政府建设的基础,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电子政务知识,又懂档案管理、信息组织与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专门人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政府信息主管”将是电子政务与档案事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1两者在内容上的重合性。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政府部门是档案信息的重要形成者,政务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就会转化为档案信息。因此,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两者的重复建设,实施两者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必然选择。

  2两者都面临着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共同问题。信息数字化在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个共同任务面前。实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必将为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且,两者的信息组织和信息管理方式有着共通之处。

  1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自从1999年我国开展“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政府信息化工作如火如荼的发展形态趋势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迈得稍显缓慢,但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共同存在的问题要求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战略。我国不一样的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较大。因此,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两者合作共建就是将政府的技术、资金优势与档案部门的信息整理、管理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依托电子政务系统与数字档案馆。建立一个综合性信息资源联合开发管理体系,实施共同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1提高信息服务意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电子政务要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可见,思想意识的更新与思维方法的变革问题,是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

  2制定、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这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由国家制订统一规划,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防止重复建设。使各级各地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与整合效益。其二是制订行业内与跨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因此。只有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律和法规与标准化建设,才能引导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3重视人才培养与教育。人才问题是任何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未来电子政府建设的基础,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电子政务知识,又懂档案管理、信息组织与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专门人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政府信息主管”将是电子政务与档案事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逐步进入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急需大幅提高,电子政务的出现与发展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已成为有效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备条件。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开展,政府电子信息总量存储在不断加大,已经逐渐形成了政府信息开发及共享的基本环境。但是,由于受限于行政体制、传统观念、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不同因素的制约,我国政府信息并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降低了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在电子政务环境的基础之上,由政府进行收集、创造、利用、分析、传播以及传播信息的一项系统工程,这种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单一的将先进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替代传统的手工工作,而是在管理手段层面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政府的工作职能、决策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调整和创新,目的在于增强政府工作的竞争力,提高政府的职能水平。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实际上就是将电子政务信息在资源上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在政府各部门、企业、群众间建立优化联系,合理分配电子政务信息的布局以及时空分布,进而实现网络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资源地理分配零间隙的共享。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自大需求的同时,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最优化使用率。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现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形成,能够重新塑造政府的公共形象,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改善公职部门的服务质量,我国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以下必要性:(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满足政府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的内在需求;(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帮助政府实现民主化、科学化、高效率的管理模式;(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信息化的必要手段;(4)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帮助我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际市场。

  (一)不同地区发展程度存在“鸿沟”。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建设当中存在较大差异,在信息资源的拥有及应用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逐渐形成了看不见、摸不到的“数字鸿沟”,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因特网兴起随之而来的新兴信息技术在应用和普及方面个地区及各级政府间存在着不平衡性,彼此间差距较大,无法有效形成资源共享,并且这种彼此间的差距还在呈增长趋势。

  (二)信息资源形成壁垒屏障。政府信息数据库是各地方以及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果所在,但是受到我国传统的政治体制束缚,政府与政府彼此间各自为政,自行制定各自的信息化标准,且较不成熟,形成了许多不规范的信息数据库,各职能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逐步形成壁垒屏障,大大降低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较差。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扔处于滞后状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公众对社会信息的需求度。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存在电子信息总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信息质量不高、检索途径单一等主要特点。

  (四)相关行政法规设立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步设立了电子政务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和法规等,但相比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电子政府体系建设还处于严重的落后阶段,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自有、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信息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建设还不够健全,法律法规的滞后已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一)深化管理模式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当前我国政府正处在职能转型阶段,逐步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目的在于搞好经济社会建设,注重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管理模式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分权民利模式,能够有助于提高政府信息共享,减少政府信息在传递和反映的节点,使信息反馈共享更迅速、快捷,实现社会公众于政府共同参政的目标。

  (二)建立信息标准化机制,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标准化是保障电子政务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彼此间信息共享、相互联系、安全写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国家电子政务工程主管部门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整体性、标准化、规范性的建设,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和改革,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注重自主、自控权,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各项职能的基本运行要依赖于电子信息的安全保障,在这里信息的安全已经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性问题,它已经上升为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地位。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以确保政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以及可操控性,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要注重对信息安全产品的自及自控权,对安全体系建设进行科学不知和全局配套,构筑一套真正具备自以及自控权的政府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黄萃.中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制度障碍分析[J].电子政务,2005(13):45-50.

  信息化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极其需要良好的社会保障措施,时代呼唤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政府。电子政务顺应了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经济信息化促进了政务电子化的产生。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是一个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包含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和企业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人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

  安全是电子政务最为重要的基石,电子政务的安全支撑体系不仅包括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还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对政府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树立等内容。

  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广域的政府机构和众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互联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工作,并使得电子政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政务运行平台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政府本身的业务活动过程,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而且对整个社会及其相关的运行模式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经验来看,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政府能够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和广域的互联,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

  随着信息社会和新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价值越来越被广大的社会公众所认知,公众对信息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增加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互联网正好成为实现公众上述需求的平台。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很猛,整体来看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主要是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21世纪初,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在“金”字系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向社会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部分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如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深圳信息网,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尽管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尚属于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有的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有的认为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上认识均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各级政府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各自为政, 步骤不协调, 难以形成共同建设的合力。部门和领域之间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

  关系到党政军各部门、国民经济各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应该考虑的首要建设原则。政务内网可以实现物理隔离, 但政务外网经常要面对黑客、间谍的攻击。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从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来解决, 一旦安全不能保证, 政府自然不敢把重要的信息、业务处理放到互联网上。

  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相对滞后。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信息鸿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公民信息素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普及方面还有差异。而在信息时代, 如果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保证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平等, 将进一步拉大社会各阶层之间差距。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解决面临的问题,学习和借鉴美国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电子政务重要性和建设目标的认识,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总要求, 紧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 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实效, 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电子政务应用,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制订总体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 加强整合, 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在国家安全战略、法规、政策和方针指导下, 积极防御, 综合防范, 坚持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规划、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不断及时增补和修改现有政策法规。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继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为互联互通、信息功能共享、业务协同提供支撑,并强化遵循应用标准的意识。

  电子政务不但要考虑建设,还要考虑让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来参与使用。加大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的投入力度,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也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掌握获取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

  “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既代表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关注门户网站的建设;二是关注外网建设;三是发展多终端接入,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在我国,政府各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促进政府垄断的信息资源实现开放和共享,解决信息资源的部门垄断问题,进行专门规划,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真正的高度,让其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服务,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统计,我国各级政府网站仅在2005年就被篡改网页2027次,比2004年多一倍,而且还未包括隐蔽的篡改行为。2006年网页篡改就发生13000多次,其中1/6攻击对象为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国家安全,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应从三方面来考虑,即以法律为保障、以技术为援助、以标准为指导。

  所谓“协同政务”,就是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强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电子政务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使得政府能够根据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其次,可以强化对政府的监督,增加政府的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信息迅速、有效、开放,使“黑箱”操作难度增大,促使公务员队伍趋向公正廉洁,达到依法行政。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不断增多,成绩显著,但网站的利用率不高,这就引发了电子政务的效益问题。能否尽快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新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要“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相对城市而言,乡村的电子政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尤其是那些非常关键的服务,例如教育、社会保障、政治选举等,必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努力方向。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加上我国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

  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网络化。

  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从1993年开始的“三金”工程建设,到2002年的“17号”文件中提出的“十二金”工程,我国进入了重点以提高行政监管能力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阶段,特别在“十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

  就整体而言,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成熟度不够。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是政府的信息化在很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2.2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

  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有关规定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和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和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不顺。如,国家信息办公室归国务院领导。但地方政府的信息办公室(或称信息中心)则有的地方归政府办公室领导,有的地方归科技部门领导,有的地方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则成了事业单位。二是职能不清。本来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应统一领导、管理电子政务工作。但是,现在普遍担负不起这个任务。即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尚无职能部门管理。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电子政务现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存在电子政务系统设置不规范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之处。为了统一作业流程,提高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清理、确认和制定与电子政务系统工程项目相关的国家标准,实现统一作业,才能确保电子政务的有效施行。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已在2003年完成,电子政务的各种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规范建设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所以与电子政务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有必要适当加快,如电子文件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交易法、数字签名法、法律上认可的数字签名技术标准、认证授权管理等都需要加快立法或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明确法律地位和效力,保护公民的隐私,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立法。可以预计,未来几年的信息安全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更加完善。

  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由各部门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搞重复建设,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所以电子政务横向业务模型中具有共性的应用模块,需要由获得国家授权的政府部门规范研究与应用模块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而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开发出标准的系统软件。

  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处理是动态的、双向的,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要求很高,既要能够防范和化解黑客攻击、病毒爆发、非法用户入侵、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造成的危机和隐患,还要做好服务公众的工作,为此需要推行强有力的安全管理规范,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事件响应预案。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远远领先于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造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谈起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就是要建网、购置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电子政务建设原则上不鼓励建设专网,而是要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因此,网路建设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趋缓,同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利用将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