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平台APP下载官网:市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 让审批更智慧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登陆 作者:火狐体育备用网址 日期:2023-10-22 22:04:51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行政审批”一系列文件的精神,近期,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围绕“一号一窗一网”建设要求,以实现“智慧审批”的发展愿景为目标,结合厦门市审批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三年信息化规划(2016—2018年)》,本规划周期为2016年-2018年。

  截至目前,共有38个市直部门1308个事项入驻市网上办事大厅,有1282项审批服务项目实现利用互联网做申报、审批,占总进驻项目的98%;大厅现有多功能服务一体机25台,办事群众一体机320台,各类一体机已覆盖所有办事大厅和办事窗口……

  多年来,随各项工作的不断细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力推行网上审批信息化工作,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不久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制定了《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三年信息化规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未来,一系列“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行政审批”的公共服务将进入市民的生活,政务服务水平将大幅度的提高,办事环节将大大简化,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腿”,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城市服务水平也将更“智慧”。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厦门市作为国家首批信息惠民工程的试点城市之一,将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政务”的新模式。能预见的是,三年后,独具厦门特色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将形成。

  《规划》提出,通过“智慧审批综合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厦门市“一号一窗一网”的落地实施,实现“智慧政务服务”:市、区、街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全流程电子化审批,并在各区实现“就近办、自助办、全城办、全天办”的便捷审批服务;建立网上身份认证分级应用体系,实现各服务渠道入口身份交叉互认;全市100%的事项都能够最终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申报,至少60%的事项可以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全省范围内跨区域的电子证照互认共享,积极推广电子证照应用,至少50%以上的事项支持在审批过程中调用和应用电子证照;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办事材料的简化,部门并联审批,从而大大提升群众的办事效率;完成全市审批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利用市法人库、人口库、地理库、信用库、证照库等基础库,打造个人和企业的智慧服务,实现“智慧审批”的愿景。

  据介绍,目前我市市级审批平台上仅完成了与省网办的数据对接和报送,全市87个自建系统的数据还未对接省网办,且全市各单位审批业务系统未完全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根据《规划》,2016年实现我市与省网办的数据对接工作,完成省网上办事大厅100%的事项对接,逐渐实现全程网办。截至2018年,全市(含区)至少60%的事项支持全程网办,达到省网上办事大厅五星的考核要求。

  资源共享平台应实现数据对接的范围有:市区两级部门的业务共享、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共享、省市两级实现的业务和数据共享、与市电子监察数据对接、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对接、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对接、数据安全等。

  与此同时,规划建设审批信息资源库,申报信息库、审批事项库、审批过程库和审批结果库。通过审批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审批信息资源库与各个审批业务平台、市级基础资源库的数据共享,积累和沉淀厦门市的审批信息数据,可应用于审批决策分析支持、未来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公众服务的提升改进。

  《规划》还指出,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于“一号”的服务受理渠道,将业务办理与预约、排队、评价等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基于“一号”的实体大厅、微信、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终端等多入口、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验,实践“互联网+智慧政务”O2O模式,以健全畅通受理渠道,方便百姓和企业办事。

  各种服务平台的搭建,离不开有力的监督。据了解,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仍缺乏一套综合监督管理平台对整个审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管。其他自建系统也均未纳入监管。因此,《规划》提出,要在2017年建设监督管理平台,并且能够实现对各单位业务的实施监管,对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监管。同时整合多规合一、商事登记等平台的监管功能,实现融合监管。2018年实现对于政务信息数据的分析、公众服务数据的分析,并且应用到监督管理平台,用于直观展现政务服务的品质,对于持续优化服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独具厦门特色的政务服务体系,需要有平台的支撑。根据《规划》,“智慧审批综合平台”三年信息化整体规划和建设,主要按照“1+2+3”,即“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大平台”的建设思路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大提升市民和企业办事效率。

  “1”是基于“互联网+”“智慧审批”的核心目标,建设“智慧审批综合平台”,涵盖政务服务中心三年所有信息化建设内容。

  “2”是围绕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两条主线,建设“审批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审批信息资源的共享、业务协同和大数据分析应用。

  “3”是针对不同需求建设三个应用平台,包括:供部分进驻业务部门使用的“审批业务平台”,提供公众各类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管委会实现监管考核使用的“监督管理平台”。

  《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夯实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务服务规范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综合效能监督机制、运用政务大数据推动信息共享开放、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建立以居民身份证号码、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机制,推动厦门电子证照库在审批服务中的应用,实现“一号”申请。

  建立全市审批的数据共享规范和资源共享平台,支撑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一窗”受理。

  依托“i厦门”、二代电子身份证等认证方式构建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一网”通办的协同共享。集成实体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办事大厅等渠道,实现“一站式办事服务”。

  对各审批系统(包括含市、区各部门自建系统)运行信息(包括节点信息、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等)的跟踪、协同、督办、绩效、监察、统计、分析、评价、公开和共享等情况实现综合监督和管理;对政府办事、政民互动、重大决策、部门履责、社会评议、第三方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网络化的综合效能监察。

  建设全市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共享目前已有的审批相关各类数据,并沉淀政务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服务数据,构建全市统一的动态更新政务审批信息资源库。

  加强政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维护、分析、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提升群众生活的便捷性和幸福感。

  建设综合分析决策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对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关数据分析模型,提升政府决策、行政审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管理能力,实现“精准服务”。

  根据《规划》,未来的行政服务将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又会是如何的美好?带着市民普遍的关注,本报记者采访了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朱及。

  “此次《规划》将围绕智慧审批综合平台建设,推进政府部门各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平台间的对接联动,统一身份认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业务数据的共享。同时,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延伸,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张副主任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提升线下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加快与线上服务平台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厦门’政务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行政审批”是本次《规划》的重要亮点,当越来越多的审批通过鼠标就可以轻松搞定时,市民也就能享受到进入现代信息社会的方便。

  对此,张朱及介绍说,近年来,中心管委会一直致力于网上审批信息化工作,强化省网上办事大厅应用,构建网上审批服务平台。2015年,中心启动信息化三年规划,提出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审批”综合平台的思路,目标是要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切实提高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的便捷性。

  首轮三年《规划》,将分三年三期进行建设。第一期主要是构建基础平台,第二期是深化应用,第三期是全面提升。

  今年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市级审批业务平台、审批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审批信息资源库。今年,为解决系统对接、数据互通共享、业务协同联动等问题,中心统一建设了市审批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可实现全市审批系统(含自建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领域的审批信息交换和共享,并与省网上办事大厅对接,避免部门多头开发、重复对接,减轻了各部门系统对接的工作量。此外,中心还规范编制了《厦门市审批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统一了全市审批信息数据交换标准,配套建设了审批信息资源库。

  据介绍,目前审批信息共享平台也已上线试运行。此前的市级审批业务平台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已难以满足网上审批的新需求。今年7月,中心对市级审批平台进行重构,采用了主流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平台,优化了算法、再造了流程、增强了功能如审批结果信息归集等,可满足各审批部门的网上审批服务需求。

  目前,新老系统迁移切换工作已基本完成,可对全市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开放部署。采用市级审批平台的单位,其系统对接、数据传送、信息共享、运维等工作均由中心管委会统筹安排解决,极大地减轻了审批部门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网上审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截至目前,共有1262项审批服务项目实现利用互联网做申报、审批(其中五星级全流程网上审批项目136项)。2016年1月-11月,上述1262个项目总办件量为134.7万件,实际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审批的办件量为23.8万件,占总办件量的17.67%。

  对此,张朱及表示,对窗口单位而言,便民服务是最关键的。说到便民,自助机是一个实现方式,也是最为广大市民所熟悉的。

  自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大力推动大厅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已部署多功能服务一体机25台,多媒体自助查询机10台,办事群众一体机320台,一体机已覆盖所有办事大厅和办事窗口,极大地提高审批服务工作效率。今年前9个月,行政服务中心的自助服务数量达到30多万件,解决了30多万人次的服务,进一步减轻了窗口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

  未来,如果自助服务能做到24小时服务,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们的一些线下服务实现了“永不关门”。据预计,今年年底前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楼东西两进口区域安装约80台的24小时自助服务一体机,为市民提供一些即来即办的服务。当然这还只是一个雏形,但它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不下班”迈出了重要一步。

  加快市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的建设进度是此次三年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下一步,中心将推动更多的办件量大且基本具备自助办理条件的服务事项部署到自助机上实现自助办理。同时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现有的自助服务终端进行相对有效整合,按照“逐步推进,分期实施”的原则,在条件具备的社区部署集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缴费、在线打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自助办理一体机,推动更多的便民服务事项延伸至社区自助办理。